1 /*
2 * linux/fs/inode.c
3 *
4 * (C) 1991 Linus Torvalds
5 */
6
7 #include <string.h> // 字符串头文件。主要定义了一些有关字符串操作的嵌入函数。
8 #include <sys/stat.h> // 文件状态头文件。含有文件或文件系统状态结构stat{}和常量。
9
10 #include <linux/sched.h> // 调度程序头文件,定义了任务结构task_struct、任务0的数据,
// 还有一些有关描述符参数设置和获取的嵌入式汇编函数宏语句。
11 #include <linux/kernel.h> // 内核头文件。含有一些内核常用函数的原形定义。
12 #include <linux/mm.h> // 内存管理头文件。含有页面大小定义和一些页面释放函数原型。
13 #include <asm/system.h> // 系统头文件。定义了设置或修改描述符/中断门等的嵌入式汇编宏。
14
// 设备数据块总数指针数组。每个指针项指向指定主设备号的总块数数组hd_sizes[]。该总
// 块数数组每一项对应子设备号确定的一个子设备上所拥有的数据块总数(1块大小 = 1KB)。
15 extern int *blk_size[];
16
17 struct m_inode inode_table[NR_INODE]={{0,},}; // 内存中i节点表(NR_INODE=32项)。
18
19 static void read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读指定i节点号的i节点信息,297行。
20 static void write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写i节点信息到高速缓冲中,324行。
21
//// 等待指定的i节点可用。
// 如果i节点已被锁定,则将当前任务置为不可中断的等待状态,并添加到该i节点的等待队
// 列i_wait中。直到该i节点解锁并明确地唤醒本任务。
22 static inline void wait_on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23 {
24 cli();
25 while (inode->i_lock)
26 sleep_on(&inode->i_wait); // kernel/sched.c,第199行。
27 sti();
28 }
29
//// 对i节点上锁(锁定指定的i节点)。
// 如果i节点已被锁定,则将当前任务置为不可中断的等待状态,并添加到该i节点的等待队
// 列i_wait中。直到该i节点解锁并明确地唤醒本任务。然后对其上锁。
30 static inline void lock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31 {
32 cli();
33 while (inode->i_lock)
34 sleep_on(&inode->i_wait);
35 inode->i_lock=1; // 置锁定标志。
36 sti();
37 }
38
//// 对指定的i节点解锁。
// 复位i节点的锁定标志,并明确地唤醒等待在此i节点等待队列i_wait上的所有进程。
39 static inline void unlock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40 {
41 inode->i_lock=0;
42 wake_up(&inode->i_wait); // kernel/sched.c,第204行。
43 }
44
//// 释放设备dev在内存i节点表中的所有i节点。
// 扫描内存中的i节点表数组,如果是指定设备使用的i节点就释放之。
45 void invalidate_inodes(int dev)
46 {
47 int i;
48 struct m_inode * inode;
49
// 首先让指针指向内存i节点表数组首项。然后扫描i节点表指针数组中的所有i节点。针对
// 其中每个i节点,先等待该i节点解锁可用(若目前正被上锁的话),再判断是否属于指定
// 设备的i节点。如果是指定设备的i节点,则看看它是否还被使用着,即其引用计数是否不
// 为0。若是则显示警告信息。然后释放之,即把i节点的设备号字段i_dev置0。第50行上
// 的指针赋值 "0+inode_table " 等同于 "inode_table"、"&inode_table[0] "。不过这样写
// 可能更明了一些。
50 inode = 0+inode_table; // 指向i节点表指针数组首项。
51 for(i=0 ; i<NR_INODE ; i++,inode++) {
52 wait_on_inode(inode); // 等待该i节点可用(解锁)。
53 if (inode->i_dev == dev) {
54 if (inode->i_count) // 若其引用数不为0,则显示出错警告。
55 printk("inode in use on removed disk\n\r");
56 inode->i_dev = inode->i_dirt = 0; // 释放i节点(置设备号为0)。
57 }
58 }
59 }
60
//// 同步所有i节点。
// 把内存i节点表中所有i节点与设备上i节点作同步操作。
61 void sync_inodes(void)
62 {
63 int i;
64 struct m_inode * inode;
65
// 首先让内存i节点类型的指针指向i节点表首项,然后扫描整个i节点表中的节点。针对
// 其中每个i节点,先等待该i节点解锁可用(若目前正被上锁的话),然后判断该i节点
// 是否已被修改并且不是管道节点。若是这种情况则将该i节点写入高速缓冲区中。缓冲区
// 管理程序buffer.c会在适当时机将它们写入盘中。
66 inode = 0+inode_table; // 让指针首先指向i节点表指针数组首项。
67 for(i=0 ; i<NR_INODE ; i++,inode++) { // 扫描i节点表指针数组。
68 wait_on_inode(inode); // 等待该i节点可用(解锁)。
69 if (inode->i_dirt && !inode->i_pipe) // 若i节点已修改且不是管道节点,
70 write_inode(inode); // 则写盘(实际是写入缓冲区中)。
71 }
72 }
73
//// 文件数据块映射到盘块的处理操作。(block位图处理函数,bmap - block map)
// 参数:inode – 文件的i节点指针;block – 文件中的数据块号;create - 创建块标志。
// 该函数把指定的文件数据块block对应到设备上逻辑块上,并返回逻辑块号。如果创建标志
// 置位,则在设备上对应逻辑块不存在时就申请新磁盘块,返回文件数据块block对应在设备
// 上的逻辑块号(盘块号)。
74 static int _bmap(struct m_inode * inode,int block,int create)
75 {
76 struct buffer_head * bh;
77 int i;
78
// 首先判断参数文件数据块号block的有效性。如果块号小于0,则停机。如果块号大于直接
// 块数 + 间接块数 + 二次间接块数,超出文件系统表示范围,则停机。
79 if (block<0)
80 panic("_bmap: block<0");
81 if (block >= 7+512+512*512)
82 panic("_bmap: block>big");
// 然后根据文件块号的大小值和是否设置了创建标志分别进行处理。如果该块号小于7,则使
// 用直接块表示。如果创建标志置位,并且i节点中对应该块的逻辑块(区段)字段为0,则
// 向相应设备申请一磁盘块(逻辑块),并且将盘上逻辑块号(盘块号)填入逻辑块字段中。
// 然后设置i节点改变时间,置i节点已修改标志。 最后返回逻辑块号。 函数new_block()
// 定义在bitmap.c程序中第76行开始处。
83 if (block<7) {
84 if (create && !inode->i_zone[block])
85 if (inode->i_zone[block]=new_block(inode->i_dev)) {
86 inode->i_ctime=CURRENT_TIME; // ctime - Change time。
87 inode->i_dirt=1; // 设置已修改标志。
88 }
89 return inode->i_zone[block];
90 }
// 如果该块号>=7,且小于7+512,则说明使用的是一次间接块。下面对一次间接块进行处理。
// 如果是创建,并且该i节点中对应间接块字段i_zone[7]是0,表明文件是首次使用间接块,
// 则需申请一磁盘块用于存放间接块信息,并将此实际磁盘块号填入间接块字段中。 然后设
// 置i节点已修改标志和修改时间。 如果创建时申请磁盘块失败,则此时i节点间接块字段
// i_zone[7]为0,则返回0。或者不是创建,但i_zone[7]原来就为0,表明i节点中没有间
// 接块,于是映射磁盘块失败,返回0退出。
91 block -= 7;
92 if (block<512) {
93 if (create && !inode->i_zone[7])
94 if (inode->i_zone[7]=new_block(inode->i_dev)) {
95 inode->i_dirt=1;
96 inode->i_ctime=CURRENT_TIME;
97 }
98 if (!inode->i_zone[7])
99 return 0;
// 现在读取设备上该i节点的一次间接块。并取该间接块上第block项中的逻辑块号(盘块
// 号)i。每一项占2个字节。如果是创建并且间接块的第block项中的逻辑块号为0的话,
// 则申请一磁盘块,并让间接块中的第block项等于该新逻辑块块号。然后置位间接块的已
// 修改标志。如果不是创建,则i就是需要映射(寻找)的逻辑块号。
100 if (!(bh = bread(inode->i_dev,inode->i_zone[7])))
101 return 0;
102 i = ((unsigned short *) (bh->b_data))[block];
103 if (create && !i)
104 if (i=new_block(inode->i_dev)) {
105 ((unsigned short *) (bh->b_data))[block]=i;
106 bh->b_dirt=1;
107 }
// 最后释放该间接块占用的缓冲块,并返回磁盘上新申请或原有的对应block的逻辑块块号。
108 brelse(bh);
109 return i;
110 }
// 若程序运行到此,则表明数据块属于二次间接块。其处理过程与一次间接块类似。下面是对
// 二次间接块的处理。首先将block再减去间接块所容纳的块数(512)。然后根据是否设置
// 了创建标志进行创建或寻找处理。如果是新创建并且i节点的二次间接块字段为0,则需申
// 请一磁盘块用于存放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信息,并将此实际磁盘块号填入二次间接块字段
// 中。之后,置i节点已修改编制和修改时间。同样地,如果创建时申请磁盘块失败,则此
// 时i节点二次间接块字段i_zone[8]为0,则返回0。或者不是创建,但i_zone[8]原来就
// 为0,表明i节点中没有间接块,于是映射磁盘块失败,返回0退出。
111 block -= 512;
112 if (create && !inode->i_zone[8])
113 if (inode->i_zone[8]=new_block(inode->i_dev)) {
114 inode->i_dirt=1;
115 inode->i_ctime=CURRENT_TIME;
116 }
117 if (!inode->i_zone[8])
118 return 0;
// 现在读取设备上该i节点的二次间接块。并取该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上第 (block/512)
// 项中的逻辑块号i。如果是创建并且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上第 (block/512) 项中的逻辑
// 块号为0的话,则需申请一磁盘块(逻辑块)作为二次间接块的二级块i,并让二次间接
// 块的一级块中第 (block/512)项等于该二级块的块号i。然后置位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已
// 修改标志。并释放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如果不是创建,则i就是需要映射(寻找)的逻
// 辑块号。
119 if (!(bh=bread(inode->i_dev,inode->i_zone[8])))
120 return 0;
121 i = ((unsigned short *)bh->b_data)[block>>9];
122 if (create && !i)
123 if (i=new_block(inode->i_dev)) {
124 ((unsigned short *) (bh->b_data))[block>>9]=i;
125 bh->b_dirt=1;
126 }
127 brelse(bh);
// 如果二次间接块的二级块块号为0,表示申请磁盘块失败或者原来对应块号就为0,则返
// 回0退出。否则就从设备上读取二次间接块的二级块,并取该二级块上第block项中的逻
// 辑块号(与上511是为了限定block值不超过511)。
128 if (!i)
129 return 0;
130 if (!(bh=bread(inode->i_dev,i)))
131 return 0;
132 i = ((unsigned short *)bh->b_data)[block&511];
// 如果是创建并且二级块的第block项中逻辑块号为0的话,则申请一磁盘块(逻辑块),
// 作为最终存放数据信息的块。并让二级块中的第block项等于该新逻辑块块号(i)。然后
// 置位二级块的已修改标志。
133 if (create && !i)
134 if (i=new_block(inode->i_dev)) {
135 ((unsigned short *) (bh->b_data))[block&511]=i;
136 bh->b_dirt=1;
137 }
// 最后释放该二次间接块的二级块,返回磁盘上新申请的或原有的对应block的逻辑块块号。
138 brelse(bh);
139 return i;
140 }
141
//// 取文件数据块block在设备上对应的逻辑块号。
// 参数:inode – 文件的内存i节点指针;block – 文件中的数据块号。
// 若操作成功则返回对应的逻辑块号,否则返回0。
142 int bmap(struct m_inode * inode,int block)
143 {
144 return _bmap(inode,block,0);
145 }
146
//// 取文件数据块block在设备上对应的逻辑块号。如果对应的逻辑块不存在就创建一块。
// 并返回设备上对应的逻辑块号。
// 参数:inode – 文件的内存i节点指针;block – 文件中的数据块号。
// 若操作成功则返回对应的逻辑块号,否则返回0。
147 int create_block(struct m_inode * inode, int block)
148 {
149 return _bmap(inode,block,1);
150 }
151
//// 放回(放置)一个i节点(回写入设备)。
// 该函数主要用于把i节点引用计数值递减1,并且若是管道i节点,则唤醒等待的进程。
// 若是块设备文件i节点则刷新设备。并且若i节点的链接计数为0,则释放该i节点占用
// 的所有磁盘逻辑块,并释放该i节点。
152 void iput(struct m_inode * inode)
153 {
// 首先判断参数给出的i节点的有效性,并等待inode节点解锁(如果已上锁的话)。如果i
// 节点的引用计数为0,表示该i节点已经是空闲的。内核再要求对其进行放回操作,说明内
// 核中其他代码有问题。于是显示错误信息并停机。
154 if (!inode)
155 return;
156 wait_on_inode(inode);
157 if (!inode->i_count)
158 panic("iput: trying to free free inode");
// 如果是管道i节点,则唤醒等待该管道的进程,引用次数减1,如果还有引用则返回。否则
// 释放管道占用的内存页面,并复位该节点的引用计数值、已修改标志和管道标志,并返回。
// 对于管道节点,inode->i_size存放着内存页地址。参见get_pipe_inode(),231,237行。
159 if (inode->i_pipe) {
160 wake_up(&inode->i_wait);
161 wake_up(&inode->i_wait2); //
162 if (--inode->i_count)
163 return;
164 free_page(inode->i_size);
165 inode->i_count=0;
166 inode->i_dirt=0;
167 inode->i_pipe=0;
168 return;
169 }
// 如果i节点对应的设备号 = 0,则将此节点的引用计数递减1,返回。例如用于管道操作的
// i节点,其i节点的设备号为0。
170 if (!inode->i_dev) {
171 inode->i_count--;
172 return;
173 }
// 如果是块设备文件的i节点,此时逻辑块字段0(i_zone[0])中是设备号,则刷新该设备。
// 并等待i节点解锁。
174 if (S_ISBLK(inode->i_mode)) {
175 sync_dev(inode->i_zone[0]);
176 wait_on_inode(inode);
177 }
// 如果i节点的引用计数大于1,则计数递减1后就直接返回(因为该i节点还有人在用,不能
// 释放),否则就说明i节点的引用计数值为1(因为第157行已经判断过引用计数是否为零)。
// 如果i节点的链接数为0,则说明i节点对应文件被删除。于是释放该i节点的所有逻辑块,
// 并释放该i节点。函数free_inode()用于实际释放i节点操作,即复位i节点对应的i节点位
// 图比特位,清空i节点结构内容。
178 repeat:
179 if (inode->i_count>1) {
180 inode->i_count--;
181 return;
182 }
183 if (!inode->i_nlinks) {
184 truncate(inode);
185 free_inode(inode); // bitmap.c 第108行开始处。
186 return;
187 }
// 如果该i节点已作过修改,则回写更新该i节点,并等待该i节点解锁。由于这里在写i节
// 点时需要等待睡眠,此时其他进程有可能修改该i节点,因此在进程被唤醒后需要再次重复
// 进行上述判断过程(repeat)。
188 if (inode->i_dirt) {
189 write_inode(inode); /* we can sleep - so do again */
190 wait_on_inode(inode); /* 因为我们睡眠了,所以需要重复判断 */
191 goto repeat;
192 }
// 程序若能执行到此,则说明该i节点的引用计数值i_count是1、链接数不为零,并且内容
// 没有被修改过。因此此时只要把i节点引用计数递减1,返回。此时该i节点的i_count=0,
// 表示已释放。
193 inode->i_count--;
194 return;
195 }
196
//// 从i节点表(inode_table)中获取一个空闲i节点项。
// 寻找引用计数count为0的i节点,并将其写盘后清零,返回其指针。引用计数被置1。
197 struct m_inode * get_empty_inode(void)
198 {
199 struct m_inode * inode;
200 static struct m_inode * last_inode = inode_table; // 指向i节点表第1项。
201 int i;
202
// 在初始化last_inode指针指向i节点表头一项后循环扫描整个i节点表。如果last_inode
// 已经指向i节点表的最后1项之后,则让其重新指向i节点表开始处,以继续循环寻找空闲
// i节点项。如果 last_inode所指向的i节点的计数值为0,则说明可能找到空闲i节点项。
// 让inode指向该i节点。如果该i节点的已修改标志和锁定标志均为0,则我们可以使用该
// i节点,于是退出for循环。
203 do {
204 inode = NULL;
205 for (i = NR_INODE; i ; i--) { // NR_INODE = 32。
206 if (++last_inode >= inode_table + NR_INODE)
207 last_inode = inode_table;
208 if (!last_inode->i_count) {
209 inode = last_inode;
210 if (!inode->i_dirt && !inode->i_lock)
211 break;
212 }
213 }
// 如果没有找到空闲i节点(inode = NULL),则将i节点表打印出来供调试使用,并停机。
214 if (!inode) {
215 for (i=0 ; i<NR_INODE ; i++)
216 printk("%04x: %6d\t",inode_table[i].i_dev,
217 inode_table[i].i_num);
218 panic("No free inodes in mem");
219 }
// 等待该i节点解锁(如果又被上锁的话)。如果该i节点已修改标志被置位的话,则将该
// i节点刷新(同步)。因为刷新时可能会睡眠,因此需要再次循环等待该i节点解锁。
220 wait_on_inode(inode);
221 while (inode->i_dirt) {
222 write_inode(inode);
223 wait_on_inode(inode);
224 }
225 } while (inode->i_count);
// 如果i节点又被其他占用的话(i节点的计数值不为0了),则重新寻找空闲i节点。否则
// 说明已找到符合要求的空闲i节点项。则将该i节点项内容清零,并置引用计数为1,返回
// 该i节点指针。
226 memset(inode,0,sizeof(*inode));
227 inode->i_count = 1;
228 return inode;
229 }
230
//// 获取管道节点。
// 首先扫描i节点表,寻找一个空闲i节点项,然后取得一页空闲内存供管道使用。然后将得
// 到的i节点的引用计数置为2(读者和写者),初始化管道头和尾,置i节点的管道类型表示。
// 返回为i节点指针,如果失败则返回NULL。
231 struct m_inode * get_pipe_inode(void)
232 {
233 struct m_inode * inode;
234
// 首先从内存i节点表中取得一个空闲i节点。如果找不到空闲i节点则返回NULL。然后为该
// i节点申请一页内存,并让节点的i_size字段指向该页面。如果已没有空闲内存,则释放该
// i节点,并返回NULL。
235 if (!(inode = get_empty_inode()))
236 return NULL;
237 if (!(inode->i_size=get_free_page())) { // 节点的i_size字段指向缓冲区。
238 inode->i_count = 0;
239 return NULL;
240 }
// 然后设置该i节点的引用计数为2,并复位复位管道头尾指针。i节点逻辑块号数组i_zone[]
// 的i_zone[0]和i_zone[1]中分别用来存放管道头和管道尾指针。最后设置i节点是管道i节
// 点标志并返回该i节点号。
241 inode->i_count = 2; /* sum of readers/writers */ /* 读/写两者总计 */
242 PIPE_HEAD(*inode) = PIPE_TAIL(*inode) = 0; // 复位管道头尾指针。
243 inode->i_pipe = 1; // 置节点为管道使用的标志。
244 return inode;
245 }
246
//// 取得一个i节点。
// 参数:dev - 设备号;nr - i节点号。
// 从设备上读取指定节点号的i节点结构内容到内存i节点表中,并且返回该i节点指针。
// 首先在位于高速缓冲区中的i节点表中搜寻,若找到指定节点号的i节点则在经过一些判断
// 处理后返回该i节点指针。否则从设备dev上读取指定i节点号的i节点信息放入i节点表
// 中,并返回该i节点指针。
247 struct m_inode * iget(int dev,int nr)
248 {
249 struct m_inode * inode, * empty;
250
// 首先判断参数有效性。若设备号是0,则表明内核代码问题,显示出错信息并停机。然后预
// 先从i节点表中取一个空闲i节点备用。
251 if (!dev)
252 panic("iget with dev==0");
253 empty = get_empty_inode();
// 接着扫描i节点表。寻找参数指定节点号nr的i节点。并递增该节点的引用次数。如果当
// 前扫描i节点的设备号不等于指定的设备号或者节点号不等于指定的节点号,则继续扫描。
254 inode = inode_table;
255 while (inode < NR_INODE+inode_table) {
256 if (inode->i_dev != dev || inode->i_num != nr) {
257 inode++;
258 continue;
259 }
// 如果找到指定设备号dev 和节点号 nr 的i节点,则等待该节点解锁(如果已上锁的话)。
// 在等待该节点解锁过程中,i节点表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再次进行上述相同判断。如果发
// 生了变化,则再次重新扫描整个i节点表。
260 wait_on_inode(inode);
261 if (inode->i_dev != dev || inode->i_num != nr) {
262 inode = inode_table;
263 continue;
264 }
// 到这里表示找到相应的i节点。于是将该i节点引用计数增1。然后再作进一步检查,看它
// 是否是另一个文件系统的安装点。若是则寻找被安装文件系统根节点并返回。如果该i节点
// 的确是其他文件系统的安装点,则在超级块表中搜寻安装在此i节点的超级块。如果没有找
// 到,则显示出错信息,并放回本函数开始时获取的空闲节点empty,返回该i节点指针。
265 inode->i_count++;
266 if (inode->i_mount) {
267 int i;
268
269 for (i = 0 ; i<NR_SUPER ; i++)
270 if (super_block[i].s_imount==inode)
271 break;
272 if (i >= NR_SUPER) {
273 printk("Mounted inode hasn't got sb\n");
274 if (empty)
275 iput(empty);
276 return inode;
277 }
// 执行到这里表示已经找到安装到inode节点的文件系统超级块。于是将该i节点写盘放回,
// 并从安装在此i节点上的文件系统超级块中取设备号,并令i节点号为ROOT_INO,即为1。
// 然后重新扫描整个i节点表,以获取该被安装文件系统的根i节点信息。
278 iput(inode);
279 dev = super_block[i].s_dev;
280 nr = ROOT_INO;
281 inode = inode_table;
282 continue;
283 }
// 最终我们找到了相应的i节点。因此可以放弃本函数开始处临时申请的空闲i节点,返回
// 找到的i节点指针。
284 if (empty)
285 iput(empty);
286 return inode;
287 }
// 如果我们在i节点表中没有找到指定的i节点,则利用前面申请的空闲i节点empty在i
// 节点表中建立该i节点。并从相应设备上读取该i节点信息,返回该i节点指针。
288 if (!empty)
289 return (NULL);
290 inode=empty;
291 inode->i_dev = dev; // 设置i节点的设备。
292 inode->i_num = nr; // 设置i节点号。
293 read_inode(inode);
294 return inode;
295 }
296
//// 读取指定i节点信息。
// 从设备上读取含有指定i节点信息的i节点盘块,然后复制到指定的i节点结构中。 为了
// 确定i节点所在的设备逻辑块号(或缓冲块),必须首先读取相应设备上的超级块,以获取
// 用于计算逻辑块号的每块i节点数信息 INODES_PER_BLOCK。 在计算出i节点所在的逻辑块
// 号后,就把该逻辑块读入一缓冲块中。然后把缓冲块中相应位置处的i节点内容复制到参数
// 指定的位置处。
297 static void read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298 {
299 struct super_block * sb;
300 struct buffer_head * bh;
301 int block;
302
// 首先锁定该i节点,并取该节点所在设备的超级块。
303 lock_inode(inode);
304 if (!(sb=get_super(inode->i_dev)))
305 panic("trying to read inode without dev");
// 该i节点所在的设备逻辑块号 = (启动块 + 超级块) + i节点位图占用的块数 + 逻辑块位
// 图占用的块数 + (i节点号-1)/每块含有的i节点数。虽然i节点号从0开始编号,但第1
// 个0号i节点不用,并且磁盘上也不保存对应的0号i节点结构。因此存放i节点的盘块的
// 第1块上保存的是i节点号是是1--16的i节点结构而不是0--15的。因此在上面计算i节
// 点号对应的i节点结构所在盘块时需要减1,即:B =(i节点号-1)/每块含有i节点结构数。
// 例如,节点号16的i节点结构应该在B=(16-1)/16 = 0的块上。 这里我们从设备上读取该
// i节点所在的逻辑块,并复制指定i节点内容到inode指针所指位置处。
306 block = 2 + sb->s_imap_blocks + sb->s_zmap_blocks +
307 (inode->i_num-1)/INODES_PER_BLOCK;
308 if (!(bh=bread(inode->i_dev,block)))
309 panic("unable to read i-node block");
310 *(struct d_inode *)inode =
311 ((struct d_inode *)bh->b_data)
312 [(inode->i_num-1)%INODES_PER_BLOCK];
// 最后释放读入的缓冲块,并解锁该i节点。对于块设备文件,还需要设置i节点的文件最大
// 长度值。
313 brelse(bh);
314 if (S_ISBLK(inode->i_mode)) {
315 int i = inode->i_zone[0]; // 对于块设备文件,i_zone[0]中是设备号。
316 if (blk_size[MAJOR(i)])
317 inode->i_size = 1024*blk_size[MAJOR(i)][MINOR(i)];
318 else
319 inode->i_size = 0x7fffffff;
320 }
321 unlock_inode(inode);
322 }
323
//// 将i节点信息写入缓冲区中。
// 该函数把参数指定的i节点写入缓冲区相应的缓冲块中,待缓冲区刷新时会写入盘中。为了
// 确定i节点所在的设备逻辑块号(或缓冲块),必须首先读取相应设备上的超级块,以获取
// 用于计算逻辑块号的每块i节点数信息 INODES_PER_BLOCK。 在计算出i节点所在的逻辑块
// 号后,就把该逻辑块读入一缓冲块中。然后把i节点内容复制到缓冲块的相应位置处。
324 static void write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325 {
326 struct super_block * sb;
327 struct buffer_head * bh;
328 int block;
329
// 首先锁定该i节点,如果该i节点没有被修改过或者该i节点的设备号等于零,则解锁该
// i节点,并退出。对于没有被修改过的i节点,其内容与缓冲区中或设备中的相同。 然后
// 获取该i节点的超级块。
330 lock_inode(inode);
331 if (!inode->i_dirt || !inode->i_dev) {
332 unlock_inode(inode);
333 return;
334 }
335 if (!(sb=get_super(inode->i_dev)))
336 panic("trying to write inode without device");
// 该i节点所在的设备逻辑块号 = (启动块 + 超级块) + i节点位图占用的块数 + 逻辑块位
// 图占用的块数 + (i节点号-1)/每块含有的i节点数。 我们从设备上读取该i节点所在的
// 逻辑块,并将该i节点信息复制到逻辑块对应该i节点的项位置处。
337 block = 2 + sb->s_imap_blocks + sb->s_zmap_blocks +
338 (inode->i_num-1)/INODES_PER_BLOCK;
339 if (!(bh=bread(inode->i_dev,block)))
340 panic("unable to read i-node block");
341 ((struct d_inode *)bh->b_data)
342 [(inode->i_num-1)%INODES_PER_BLOCK] =
343 *(struct d_inode *)inode;
// 然后置缓冲区已修改标志,而i节点内容已经与缓冲区中的一致,因此修改标志置零。然后
// 释放该含有i节点的缓冲区,并解锁该i节点。
344 bh->b_dirt=1;
345 inode->i_dirt=0;
346 brelse(bh);
347 unlock_inode(inode);
348 }
349